給我們一個政治家

文/龍應台

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
二零零六年六月二十七日,國會進行罷免總統的投票,我曾經針對陳水扁總統寫了「今天這一課:品格」,說,一個國家的元首,在我的理解,有四個核心的責任:
第一,不管國家處境多麼艱困,他要有能耐使人民以自己的國家為榮,使國民有一種健康的自豪感。

第二,不管在野勢力如何強悍,他要有能耐凝聚人民的認同感,對國家認同,對社會認同,尤其是對彼此認同。

第三,他要有能耐提得出國家的長遠願景。人民認同這個願景,心甘情願為這個願景共同努力。

第四,他不必是聖人,但他必須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去對外代表全體人民,對內象徵社會的價值共識。小學生在寫「我的志願」時,還可能以他為人生立志的效法對象。

今天是二零零八年三月十八日,距離總統選舉還有三天。
兩千三百萬人在思索: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

初到歐洲時,一個完全沒人在意的街頭小細節被我看在眼裡。

過十字路口時,人們不耐煩地等候紅燈轉綠,總有一半的人,兩邊張望一下,腳步不停,一個箭步就搶著穿過了紅燈街口。但是,如果在等候過街的一群人裡,有一個父親或母親手裡牽著一個幼兒,站在路口,我發現,那一整群急躁的人就忍著,忍著,忍到綠燈真的亮起,才開始快快走動。

那牽著手的父親或母親,可能在滾動的人群裡低頭跟孩子說話,「你看,紅燈不能走,要等綠燈。」

我很驚訝:這是什麼樣的社會默契啊。

不需要開口,一群不相干的人都知道,而且接受,而且切身實踐一件事:你怎麼做,孩子就怎麼學,所以,不要給孩子錯的示範。

同樣的默契,也有別的表達方式。

開車經過美國的鄉野,經過一片一片漫無邊際的玉米田,突然出現一個小村。

進村的第一個牌子,寫的不是什麼偉大的標語,而是,這麼一句話:我們村子有53個孩子。所以請慢慢地開。

這是村民和過客的默契:為了孩子的幸福,請以身作則。

零六年百萬台灣人穿上紅衫到凱達格蘭大道去抗議時,我曾經在午夜時穿越廣場。疲憊的人們彼此交談,認識的與不認識的。

穿越整個廣場,最常聽見的一句話,起起落落在廣場的夜空裡,就是: 你教我們怎麼教孩子?

零八年三月十六日,身為教育部官員的莊國榮面對群眾,用正常的父母禁止孩子說出口的穢語侮辱馬英九過世的父親。他當晚就被迫辭職,並且道歉。

我可以想像,當時在現場的「綠營」父母們,錯愕之餘,心裡想的,多半也是這麼一句話:你叫我們怎麼教孩子?

有一種東西,是不管歐洲美洲,都緊緊抓著不放的;有一種東西,是不管藍營綠營,都真正在乎的,那個東西,叫做核心價值。

核心價值,可以因階級、因族群、因利益之所導、因意識型態之所在而有所分歧,但是,給孩子一個最好的未來,卻是最大的公約數,它絕對超越政治,無關立場。

所以,台灣需要什麼樣的總統?
一個清晰的衡量標準應該是,誰可以給我們六歲的孩子最好的環境長大,誰就是最好的總統。

六歲的孩子正要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小學,開始他社會化的過程。國家,透過政府的運作,正要開始塑造他的人格、培養他的眼光、訓練他的智能、決定他的未來。

我們把孩子交給學校,也同時把他交給了這個國家裡頭所有的機構──教育部決定了他將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文化部將影響他的品味,國防部決定了他離戰爭或和平有多近,經濟政策會影響到他十八歲時有多大能力去面對競爭,環境政策會影響他的健康,媒體政策會影響他的判斷力和見解,外交政策會影響到他作為一個國民的自尊或自卑。

這些國家機構所制訂的規矩、政策、法律,都可能形塑社會的風氣。為政者不廉,社會就貪;為政者不公,社會就爭;為政者亂法犯禁,社會就上下交征利;為政者挾私好鬥,社會就黨同伐異。

總統是什麼?
他就是我們將這所有機構託付的人,我們同時將自己六歲孩子的未來也託給了他。

當我們為六歲的台灣孩子著想時,我們的思索就不再侷限於四年或八年這一個小方格裡了。

我們會深思:這四年或八年會直接造成怎樣的十二年和十六年?十六年後,六歲的孩子才剛剛大學畢業──他會變成一個什麼素質的人?他會有什麼樣的教育準備去面對全世界?

以這樣稍長的線來思索,我們可能就會發現眼前吵翻天的許多問題,譬如市場是中還是台,譬如開放幾個港口來三通、每年賺幾個觀光客,都顯得「短」,而比賽誰更愛台灣,就更是等而下之了。

我認為六歲的孩子的未來,是最根本的政治標竿,因為他的未來,就是這個社會的未來。

如果我是那個牽著孩子的手要過紅綠燈的人,面對十字路口,我會選這樣的人作總統:

第一、他有基本的品格。

不,他不必是聖人,他只要在孩子面前不闖紅燈就好。他只要做到所有的小學老師都會教孩子的基本道德就很足夠:

小學老師說,你不可以偷竊。所以總統必須廉潔自持,一介不取。
小學老師說,你不可以對人粗魯。所以總統不能口出惡言,他所挑選任用的人,也不能口出惡言。小學老師說,「溫良恭儉讓」是傳統美德,就是為人溫潤,心地善良,對人謙恭,勤儉度日,禮讓弱者。

所以總統懂得「溫良恭儉讓」的道理就行。他和他任用的人,都必須知道,權力與謙卑就是要成正比。

選擇這樣的總統,我不必擔心六歲的孩子會以凌弱為神氣,以粗暴為威風,以鬥爭為成就。


第二、他有無限大的包容力。

我不願意再讓六歲的孩子去目睹中正紀念堂的拆或草山行館的毀,也不願意再讓孩子坐在歷史課堂裡聽老師說,教科書又改了,她不知怎麼教。我更不願讓孩子在拆和毀之後,又以同樣的方法被迫去目睹原物的重建、牌匾的歸位,或者看見教科書以同樣的粗暴方式又改寫回來。

我希望台灣六歲的孩子在真正的、不打折扣的自由風氣中成長。我希望我們選出的總統會說,不論是荷蘭城堡、大清砲台、抗清遺址、日本神社、蔣公行館,拆除或立碑,讓社會文明而深刻地辯論吧。

不論地圖是站著看還是躺著看,不論歷史要從這頭寫還是那頭寫,讓社會文明而深刻地辯論吧。

我希望我們選出的總統會說,不要急著把我們的黨、我們的團的立場用權力和命令交下,不要把我們自以為是的結論強迫灌給我們的孩子,讓我們的孩子首先學會包容歧見,聆聽異議,讓台灣的孩子首先學會文明而深刻的思辨吧。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有那個胸襟說,真的沒有「藍」跟「綠」了,讓我們為受傷的手塗上舒緩的藥膏,讓我們彌補隙縫,讓我們從此謹守公平的原則,以無限的包容尊重彼此。

把「愛台灣」的定義變成「愛台灣的民主自由」。


第三、他有寬闊的全球視野。

今天台灣的孩子,打開電視幾乎看不見國際新聞,翻開報紙幾乎讀不到國際分析,坐在教室裡,公民老師問他「你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

他的學校裡,很少外國同學,他的生活圈裡,沒有人談國際的事情。當他和父母坐下來吃晚餐,電視上國家的執政者,用激情的聲音、激情的手勢,吼著「愛台灣」;反對者,用激情的聲音、激情的手勢,吼著「我也愛台灣」。群眾,則狂喊「台灣優先」。

我希望台灣六歲的孩子,能夠在從容不迫、理性而開闊的氣氛中長大。
我希望我們選出的總統會說,台灣太小,自我封鎖是致命的,讓我們打開所有的窗吧。

我希望他會說,讓我們停止對中國大陸妖魔化,把自己「小白兔化」,讓我們把巨人似的大陸和小小的台灣都放到一個全球的地圖上去,用全球的眼光、戰略的思維、未來的角度,去思考全新的可能。

新加坡在龐大的穆斯林環圍中,是如何找到生存的技術的?
卡達,夾在強大的阿拉伯世界和強大的西方世界之中,是如何周旋平衡的?
台灣,要怎樣掙脫捆了六十年之久的「兩岸」思維,開使用全球的眼光去重新界定和大陸的關係以及自己的處境?

我希望選出的總統會要求他的教育部長說:台灣的孩子需要培養全球公民素養。

我們要努力教會未來的公民三件事:

一,讓他深刻地認識國際歷史和複雜的全球議題;

二,鍛鍊他的公民能力,使他懂得如何思考、辯論,懂得如何進行組織、串連,學會和國際社會協商、合作以及訂定遊戲規則的所有技術和手段。

三,培養台灣孩子的寬闊胸襟。他所關懷的人權、公平、正義等等價值,不僅只限於台灣,而可以擴及全球。非洲的戰爭難民、中國大陸的愛滋孤兒、柬埔寨的貧窮失學兒童,都可以是他關懷奉獻的弱者。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會說,以台灣的經濟力量和公民社會的「軟力量」,未來的台灣對於全球人類社區是可以有更大的貢獻的。

所以,我們要培養胸襟開闊、眼光遠大、有理想有能力的少年,為這樣的貢獻,有所準備。
有這樣的總統,我才可以想像,台灣今天六歲的孩子,將來可能可以長成一個頂天立地的全球公民。


第四、他有悲憫心。

我不知道今天台灣六歲的孩子怎麼看外籍新娘的孩子。坐在同一個教室裡,他是否會瞧不起身旁的小伙伴,因為人家說,那小伙伴的媽是個越南人、印尼人、大陸人?他的父親和母親是否會以極其輕蔑的口吻或粗暴的凌虐來對待家中那膚色較深的看護或佣人?

如果六歲的孩子看見的成人,都是這樣以強凌弱的,而且以種族、經濟地位和政治立場來作分野,我不知道要怎麼教孩子「人權」這個概念。

我希望將來的總統,是個有悲憫心的人。有悲憫心的他,能夠將心比心體會弱者的痛苦,因為體會弱者的痛苦,他會把保護弱者看作施政的重點,而弱者,可能包括外勞、外籍新娘、遭歧視的同性戀者、經濟受剝削的原住民、身心障礙者... 

真正有悲憫心的總統,才可能是個人權總統。

整個社會是關切人權的,我們六歲的孩子,也才可能在將來長成一個把人權看作核心價值的公民。

台灣人總共才經歷過幾個總統?蔣氏父子,李登輝,陳水扁,算是三代。

第一代是強人總統。

第二代是從強人艱辛過度到民主的總統,要「破」許多東西,也要「立」許多東西,但「破」與「立」之間,很多的犬牙交錯。

第三代,就是陳水扁,政權徹底轉換後第一個民主實驗。他,完全的不及格,然而他個人的不及格並不等於台灣人的不及格。

事實上,陳水扁的八年對台灣民主特別有貢獻:他使我們清楚地知道我們不要什麼樣的總統,切膚的教訓,無比分明。以後什麼人當選,大概都不會再重蹈覆轍;台灣人,是更成熟了。

經過這三代,台灣人真的有理由希望:給我們一個政治家,不是政客。

政治家和政客一樣,也要懂得民主的精算和權力的技術,但是我想政治家和政客之間有一個根本的不同:政客只看見眼前在廣場上搖旗吶喊的成人,政治家的心中,卻一定有一個六歲的孩子;孩子的未來,他真心在乎。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116561






三二二台灣封神

電視裡,藍綠大車拼已屆生死關,正腥紅了眼。我看著似曾相識,留神一想,沒錯,這檔選舉和《封神榜》的確情節暗合。

《封神榜》裡的紂王,除了偷瞄女媧想入非非,後來又聽讒幹了不少蠢事外,並沒有被指出他的社經政策是出了什麼岔?西岐那邊也是,文王請出姜子牙下山,也沒有「隆中對」之類的國是會談,然後兩邊就槓上了。

對照目前藍綠在政策辯論上習用的藏拙法,諸如「無說勝有說」「說了等於沒說」「少說以免細說」「一切先贏再說」,大家場子上見高下。此近於《封神榜》者一。

主帥不比政策,就得比法力。於是一些儸儸弟子、儸儸小仙就出場了。像什麼廣成子、赤精子、土行孫、申公豹、雲霄娘娘,就分邊依序上陣,鬥勇鬥猛。前兩天才戰成平手的「四傻對一笨」,就是剛下檔的回合。此相似者二。

法力不夠,還須法寶。什麼翻天印、綑仙繩、照妖鏡、絆馬索,還有金光陣、紅沙陣、綠卡陣,看似平凡無奇雞毛蒜皮,若是不知小心,難免身陷其中,凶險無比。此相似者三。

屬下不中用,姜子牙、聞太師少不得要四方請神。於是元始天尊、太乙真人、通天教主、龜靈聖母,這些人外人、天外天的仙界藏鏡人也紛紛下凡,衍生出「仙拚仙」之局。

君不見今天藝壇、政壇、學術壇、宗教壇的大老、老大,早已祥雲裊裊,傾巢而出,加上從美利堅部洲遠道而來的洋佛洋道,一副來助威收圓的模樣,熱鬧極了。此相似者四。

再等20個小時,不管是「比干遇上賣菜人」還是「聞太師步上絕龍嶺」,贏的人若能有始有終的學姜子牙就好了。學他上台敕令,不分敵我,唯才是封,就算是為這場封神戰留一點和平的希望吧。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onlooker/archive/2008/03/21/260694.html

2008-03-21 23:53/作者:何英傑





表態的焦慮─我的希望地圖(如果有的話)

藝人、名人、政壇大老、學術老大、宗教長老,一直到簡訊、e-mail、部落格、Twitter、書籤網站……選舉的高潮,完全反應在「表態」二字上。

表態是人民的自由,需要勇氣,必須尊重。除了軍人、行政文官、司法官員,表態選邊站,沒什麼可議可恥;即使在美國,甘迺迪家族、布希家族也各表各的態,各站各的台。

相對而言,不表態也是自由,或許更需要勇氣。我想幹譙的是,電視台最近不管什麼場合,唱歌的、看走秀的、生孩子的,只要有名人出現,一律把麥克風堵過去:「你支持藍或綠?」

要是堵到我,我會回一句:「你是白痴嗎?你願意告訴我,你的內褲是什麼顏色嗎?」

難道他們不知道,秘密投票是憲法保障的人民權利?

回題,當整個台灣陷入一種表態的焦慮、當這場選舉末段,我們只記得「誰挺誰」、「誰罵了誰」,實則映射出這場選舉的虛空。恕我直言,就算我不在媒體工作,選舉至今,兩陣營也完‧完‧全‧全不值得我表態。

原因很簡單,他們都沒有說服我,更沒有感動我,連讓我起雞皮疙瘩也不曾。我只看到一堆可疑的政見、不負責任的指控、鬼打牆的記者會、灑狗血的電視廣告、充滿歧視意味的報紙廣告;若把這場選舉放進貴夫人蔬果機,攪碎瀝乾,剩下的是仇恨仇恨仇恨、恐懼恐懼恐懼、謠言謠言謠言,喔,還有表態表態表態。

完全看不出,這是好學生馬英九vs.和解共生謝長廷的選戰,如果用Photoshop把人頭換成連戰跟陳水扁,這場選舉幾乎變成一場恐怖的Deja Vu。

套一本布希亞的書名,「2008大選不曾發生」。

來吧,要表態就表態,我的表態是:希望選舉順利結束,順利產生未來四年的國家領導人;希望這場選舉只是我們民主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走進投開票所像是走進早餐店,圈選候選人像是挑選「火腿蛋」或「鮪魚蛋」;希望我們投完票,都能各自努力生活,不輕易相信任一候選人是拯救國家民族的超人。

希望明天過後,無論立場是否相同,我們都還是朋友、同事、情人、親人。希望明天過後,無論各自支持的候選人是贏是輸,我們都會站在一起,嚴厲監督台上的當選人。
這也是我的希望地圖,如果我對這場選舉還有希望。

說起希望地圖,除了推薦大家可以上去逛逛,也可以看看中時電子報的郝明義專訪。

我在希望地圖裡,看到許多細膩動人的願念,我不停想起,去年二二八我引述的一段話,作家吳濁流1947年在目睹二二八事件後,寫下〈黎明前的臺灣〉一文,文末有一段話:

「世界文化一點兒也不等我們,照原來的快速度前進著。因此,我們與其呶呶不休於那些無聊的事,還不如設法使臺灣成為烏托邦。比方掉了東西,誰都不會撿去;不關窗戶而眠,小偷也不會進來;吃了生魚片也不會有霍亂、傷寒之虞;在停車場沒有警察維持秩序,大家也很規矩地上下車;沒有人會弄髒公共廁所;做任何事都不會受別人監視;走什麼地方都不會受警察責備;寫任何文章都不會被禁止出售;攻擊誰都不會遭暗算;聳聳肩走路也沒有人會說壞話……這樣努力建設身心寬裕而自由的台灣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任務,從這點說來,是不分外省人或本省人的。」

「這樣努力建設身心寬裕而自由的台灣,就是住在台灣的人的任務,從這點說來,是不分外省人或本省人的。」

六十年前的幾句話,適足期許著明晚的總統當選人,以及落選人,還有這島嶼上共業的我們。

引用:http://211.20.186.41/dander/archive/2008/03/21/260535.html 

2008-03-21 19:46/作者:黃哲斌





阿輝伯,《聖經》這樣告訴你喔?

李登輝前總統在昨天接受記者訪問時說,因為在禱告中,上帝引領他去看了一段經文,讓他更堅定地相信自己手中的一票應該支持謝長廷。(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10502+112008032100440,00.html

李前總統說的這段經文記載在〈馬太福音〉 21 章 28 至 32 節。
耶穌說的故事大意是,某人有兩個兒子,有天,某人要大兒子到葡萄園工作,大兒子起先一口回絕,後來想想,自己的行為很不孝,所以後來還是去了;某人也要小兒子去葡萄園工作,小兒子直說好,卻始終沒有去。

耶穌說完這比喻,要祭司和長老們回答:「這兩個兒子,誰是遵行父命的呢?」祭司和長老們進到耶穌這比喻的情境裡,也不得不說「是大兒子啦。」

耶穌的意思,兄長就是那些娼妓和稅吏,他們一開始抗拒福音,做了罪人,但後來接受了福音;法利賽人是弟弟,起初有積極的心,後來卻反對祂,不理會為耶穌預備福音義路的施洗約翰。

根據訪問,李前總統說,馬英九處處尊李,是聽話乖巧的「小兒子」,謝長廷不聽李的話、沒有和陳水扁切割,是「大兒子」,根據這段經文,大兒子、小兒子,誰是乖兒子,就很清楚了。

我但願是記者的訪問有所出入,否則我會對李前總統的傲慢感到震驚。

且先別論謝長廷到底有沒有與陳水扁切割(其實他切割得很清楚,連陳水扁要苦行幫他拉票、加分,謝都只說拜託在台南苦行就好),從一個基督徒的角度來討論李登輝的「體會」,實在讓人匪夷所思。

就算被一些人尊稱為「台灣國的國父」、「台獨教父」,在《聖經》面前,李登輝怎膽敢將自己比喻為那個可以定義誰是義人、誰是罪人的「父」?「誰聽李登輝的話」是選擇的標準嗎?阿輝伯會不會太自我中心了一點?

其實,從為「台灣」選總統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台灣」倒可以視為是那個「父」、那個「某人」。在這裡,馬英九(或者國民黨)是那個大兒子,謝長廷(以及陳水扁)是那個小兒子。

無論什麼時候開始認知到自己有不對的地方,而趕快身體力行去做,都來得及也都應該受到肯定;不論嘴上說的有多好聽,沒有實際行動就不能得到獎賞。

當然,這裡不是在辯論《聖經》的詮釋方式,所以申論暫時打住;做為一個信仰後輩,我也不敢批評李前總統對《聖經》的解讀;我只想提醒李前總統,不要把自己看得太大了── 無論是在神國裡,還是在地上的國度裡。

候選人有沒有聽李登輝前總統的話,並沒有那麼重要。


註:今天是耶穌受難日,靈修時讀到一節經文與大家分享,一起思想上帝對我們的愛:因祂受的刑罰,我們得平安;因祂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以 賽亞書 53  章  5  節後)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prayer/archive/2008/03/21/260469.html

2008-03-21 17:32 |作者:彭蕙仙






爭議的夏馨 挺綠,圖什麼?

【聯合晚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 特稿╱2008.03.21 03:11 pm】

在美台關係上,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夏馨一直是位爭議人物。她的個性開朗、直率,毫無保留地挺陳水扁政府,這其中有真性情,也有個人利益的算計。

夏馨曾捐款十萬美元贊助布希競選總統,和副總統錢尼也有交情,得以接替卜睿哲擔任AIT理事主席。她在任內因為合組「美亞公司」的事業夥伴勞勒斯,當上國防部負責亞太事務的副次長,加上夫婿狄立塔擔任國防部發言人,背後的「靠山」正是國防部長倫斯斐,因此在任上的影響力,遠勝歷任AIT理事主席,也不把國務院放在眼裡。

她,挾國防部以自重

但夏馨在任上「挾國防部以自重」的操作,很快就引起白宮和國務院的側目和反彈。

夏馨和當時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不合盡人皆知。兩人都是美國官員,但在執行公務上最大的差別,在於包道格重視美國的利益,強勢的作風讓陳水扁政府芒刺在背。但夏馨卻袒護陳水扁政府,處處替陳水扁設想。

她,當著布希和包道格吵

個性極強的夏、包兩人很快就看對方不順眼。夏馨就曾說她才是 CEO (執行長)。言下之意,包道格還得聽她的。這兩人最後也為了台灣問題,有一次終於當著布希總統的面吵了一架。

這一吵,讓布希對夏馨這位曾大筆捐款的樁腳印象大壞,也種下了夏馨日後去職的遠因。後來夏馨雖較包道格早一步離開布希政府,但她還是設法找到機會,對包道格下了重手。

成為平民的夏馨,後來取得一份美國國務院總督察室,對包道格在台北辦事處內部管理風格極為負面的評鑑報告,並主動透露給台灣媒體,在報導後讓包道格極為難堪。

陳水扁因為兩顆子彈贏得總統選舉後,美國在選後一周才決定聲明認可這項選舉結果。但在白宮發布聲明前三個小時,夏馨在前駐美代表程建人勸誘下,在一張程建人遞給她由駐美代表處打好字的祝賀聲明上簽了名。

這項聲明讓扁政府如獲至寶,在白宮聲明前,就對外宣稱夏馨已代表美國政府恭喜陳水扁連任成功。此舉也種下夏馨被迫辭職的近因,台灣一位外交資深官員曾因此感嘆:「我們對不起夏馨!」

她,對扁政府有求必應

夏馨對陳水扁政府可說有求必應、仁至義盡。但她卸任後,也尋求陳水扁政府的「回報」。

可靠消息人士透露,夏馨曾用幾項計畫,向陳水扁政府示意。但隨著勞勒斯、狄立塔和倫斯斐分別去職,夏馨在布希政府的「靠山」不再,加上美國行政部門口中對夏馨早有負面的評價,她的影響力早已消失,因而到處碰壁。

例如她曾尋求華府一所和台灣關係密切的保守派智庫「靠行」合作,想推台灣計畫。但這所智庫的負責人十分謹慎,拒絕了夏馨的要求。

因此,包括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及外交部長黃志芳在考量夏馨提出的計畫時,態度相當保留,黃志芳甚至曾直接回絕。即便如此,夏馨還是經常全家跑台灣,不放棄尋求陳水扁政府的「守護」,只是「回報」已遠不如夏馨預期。

不過,可靠消息人士透露,最近夏馨用自己設立的基金會名義,還是向駐美代表處拿到一筆40萬美元(新台幣約1225萬元)的經費。

駐美代表吳釗燮對此表示,他已經忘了這筆錢的確實數目,但夏馨的確在洛杉磯替台灣辦了幾場很大的宣傳活動,協助拓展台灣的觀光和介紹高科技產業,並曾邀請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波頓演講,還是物超所值啦!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4267320.shtml





李遠哲的話,給人疑慮、讓人沒信心

【聯合晚報╱記者李濠仲 特稿╱2008.03.21 03:11 pm】

李遠哲上午公開預祝謝長廷高票當選,並對謝長廷的「和解共生」給予很大的推崇,不過他主動提及陳水扁的一段話,卻相當耐人尋味,他或許希望藉此凸顯扁、謝兩人的差別,但結果反而減損了自己「挺謝」的說服力。

2000年到2004年,「扁呂配」的執政成績,普遍讓人不滿,「疑慮」和「沒信心」圍繞在扁呂身邊,就在外界觀察李遠哲的動向時,李遠哲雖也將陳水扁批評了一頓,結論卻是希望大家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李遠哲的論點,對當時陷入苦戰的陳水扁,相當可貴。

但隨著「新的4年」一天天倒數,陳水扁的民間聲望一天天下滑,李遠哲的社會光環也跟著愈來愈黯淡,整個執政黨的作為,好像就是在印證李遠哲當初的「疑慮」和「沒信心」,2000年、2004年跟著李遠哲的腳步,採信「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就會不一樣」論調的一群人,可能也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到底合不合乎一般人認知的理性。

這次總統大選,謝長廷一路選來,都處於劣勢,苦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為背負著陳水扁執政包袱所致,他很想擺脫陳水扁的陰影,建立起自己另一套品牌,但包袱太過沈重,「長廷綠」還是「綠」,謝長廷跳脫不了民進黨,民進黨也切割不了陳水扁,選民在選擇時,還是以包裹的方式在判斷。

李遠哲今天著墨陳水扁的用語雖然比例不多,而且將他當年對陳水扁的沒信心,夾雜在對謝長廷今天的讚賞裡,可以明顯看出,他是希望藉由輕描淡寫自己當年的疑慮,順勢替謝長廷切割掉背上沈重的包袱,希望以「謝和扁不同」,再次發揮4年前「再給民進黨一次機會」的效果。

只是,李遠哲當年被指有號召中間選民的能力,時空轉變,今天一席話,恐怕只能引起「深綠」共鳴,前車之鑑,大家對他的話,大概也是有疑慮,不是很有信心。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426733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我們同債一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