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遽變的時代,該怎麼找到方向?不安的政局,該如何穩定人心?什麼是21世紀的亞洲新價值?
從權力到對話,從衝突到和解,達賴喇嘛的祝福,給台灣一個叮嚀,一份安定的力量。

慈悲的領導

【經濟日報╱蕭錦綿╱2008.03.12 04:06 am】
 
2008剛過完年,《天下雜誌》排除萬難,飛越喜瑪拉雅山白雪靄靄,飛到北印度的小鎮德蘭莎拉,趕在達賴喇嘛十天閉關之後,第一時間專訪到這位世界級的精神領袖。
 
代表東方的核心價值,有人說,達賴喇嘛是世界領導者的知音,瞭解他,就瞭解慈悲;傾聽他,就學到智慧;靠近他,就感受喜悅。
 
在達賴喇嘛的眼中,21世紀的領導,不管是企業界的、還是政府的,都應該保有普世的責任感、實踐悲天憫人的領導風格(Compassionate Leadership)。
 

以下是他對當代領導人的期待與叮嚀:
 
問:面對全球化,有很多機會與挑戰同時迎面而來,請問全球化議題,你最關心什麼?
 
答:全球經濟有兩個特點。第一,全世界的通訊,我是指資訊跟交通,變的更方便了,能使用來自遠方的資源。但另一方面,就是在地經濟的問題。國際公司(multi-national)帶進巨額資金,他們的經濟實力,使得小規模的當地經濟體無法相比。本來本土生產的東西,對當地人來講很實用,但因為全球經濟和外資,傷害了當地的經濟,我就覺得這是負面缺點。
 
我認為透過對話,不管在哪一方面,即使是商業上也一樣,都應該要有個規則或規範,讓政府或是國家級的公司都可運用國際公司的優點,但又不傷害地方經濟發展,我認為這是做得到的。
 

非暴力族群大融合
 
問:面對全世界,你認為你成功開啟了對話嗎?
 
答:成不成功我不知道,可是我完全堅信非暴力,非暴力和和平能結束所有的問題,我認為不正義的行為是個問題,此刻我們必須正視問題,透過非暴力、而不是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
 
非暴力不是冷漠不關心,我們必須動員、全心投入,我們必須解決問題。我認為我們的優勢就是非暴力,認知到對方的需求,而且了解現實狀況,現實是,你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獲勝,因為對方不會接受百分之百的失敗。
 
同時,我們必須共同生活 。在這個地球,我們必須比鄰而居。以西藏為例,中國人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我們必須比鄰而居,他們也體認到這個現實。必須試著找出讓雙方都同意的解決方式,這就是對話的意義。
 
還有,要在不同宗教族群之間創造真正的和諧。如果你認為我的宗教比較優異,我的宗教是唯一的宗教,那麼真正的和諧或對話就不可能產生了。你必須尊重其他傳統,對方才可能尊重你,首先我們必須釋出尊重,他們才有可能尊重你,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真正的合諧、真誠親密的友誼才有可能。我深信必須這樣做。
 

對逆境領導人的叮嚀
 
問:這個世代很難找到優秀的領導者,尤其是政治領袖,你認為優秀的政治領袖該具備的是什麼?
 
答:大致上看來,我覺得至少從上個世紀後半葉開始,大家的思考方式改變了。20世紀上半葉,政治領袖非常依賴武力,可是20世紀後半,對話、共存的精神變的很重要。
 
19世紀、20世紀早期,思想或許還沒有改變,可是後來南非變了,雖然印度還有一些帝國勢力掌控,但這都是改變的徵兆。西方殖民者一旦佔領某地,就以為他們會長住久居,可是後來認知到這種掌控方式,是落伍的,也是不正義的。
 
還有,在印度文裡面非暴力稱作a-hin-sa,現在非暴力這個字眼已成為政治現實了,像南非在曼德拉領導下和平轉型就是一個例子。然後,阿拉法特和拉賓深陷在暴力20年之後,終於也都訴諸和平方式,這兩個人因此還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都顯示非暴力在政治圈帶來的變化。
 
另一點是慈悲,以前在政治語言裡不可能講慈悲這個字。我記得有一次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在演講中談到一點慈悲,很欣慰的是,現在慈悲終於在各處生根,愈來愈多政治領袖重視慈悲的價值,我覺得是很正面的改變。
 
還有,冷戰過後發展出的共存這個字眼。所謂共存是指,了解認知彼此的差異,接受不同點,也就是說,對話的基礎,就是非暴力。接著,下一步的發展,就是講慈悲。現在連醫學界也都講慈悲,在教育界也在談慈悲,這都是很正面的影響與改變。
 
最終,領導的品質在於有願景。在民主國家,領導者還要善於溝通。
 
溝通能力在民主國家非常重要,同時也要誠信、誠實,這些都非常非常重要。想要真誠、誠實,慈悲心就很需要。愈慈悲的人愈誠實,不慈悲的人會不安,會懷疑,會恐懼,結果會變成雙面人。
 
我相信物質方面,我們已經很進步了。但是,我覺得現在大家要多重視情感、動機,哪些情感、動機是毀滅性的?哪些具有建設性?我認為多分析情感是很重要的,這不只是科學界或醫界而已,在健全的政治、健全的經濟和健全的身心等領域,我覺得慈悲都佔極重要的角色。
 

企業領袖的社會責任
 
問:剛剛講的是政治領袖,那商業領袖呢?你覺得商業上的領導者也應該帶領社會走向正面的方向嗎?
 
答:當然,我覺得今天商業界面對脆弱有限的環境,很多耕作方式也會影響到環境,像養雞養豬和大型農地的運用,都會造成環境傷害,也會影響到健康。
 
人們只想到獲利,沒有考慮到環境,大型產業用不同材料造成水及空氣汙染,很傷害環境。經濟對生態的影響,非常重要。
 
還有貧富差距,除了國際間的差距,還有國內的差距,貧富差距不但不道德,也是個社會問題。
 
(本文摘錄自12日出版 《天下雜誌 392期》http://www.cw.com.tw/article/catalog/index.jsp?PID=482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11/4253535.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當我們同債一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