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主張小而美的政府,一切尊崇自由市場;公營企業應全面私有化,把公共服務交由企業經營,才有效率;並強化使用者付費觀念,以免造成浪費和依賴。
目前分類:理債理心 (14)
- Dec 24 Fri 2010 21:44
金融資本全球化與社會正義(簡錫堦)
1980年代開始,以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和美國雷根總統為首,大力倡議新自由主義,推動全球化,成為不可逆的主流價值。
新自由主義主張小而美的政府,一切尊崇自由市場;公營企業應全面私有化,把公共服務交由企業經營,才有效率;並強化使用者付費觀念,以免造成浪費和依賴。
新自由主義主張小而美的政府,一切尊崇自由市場;公營企業應全面私有化,把公共服務交由企業經營,才有效率;並強化使用者付費觀念,以免造成浪費和依賴。
- Sep 01 Mon 2008 20:35
負債並不可恥(法扶志工/陳燕卿)
負債並不可恥,可恥的是不願意面對債務的人,以及因此而看不起你、拒你於千里之外、甚至再讓你受到二度傷害的結構。
前一陣子,媒體大幅報導台北縣新莊市汽車零件商薛聖露帶著一對五歲雙胞胎女兒燒炭自殺的新聞,對於出身望族,卻疑似因卡債及賭債而攜子共赴黃泉,親友鄰居都直呼難以置信!
前一陣子,媒體大幅報導台北縣新莊市汽車零件商薛聖露帶著一對五歲雙胞胎女兒燒炭自殺的新聞,對於出身望族,卻疑似因卡債及賭債而攜子共赴黃泉,親友鄰居都直呼難以置信!
- Jun 18 Wed 2008 22:49
當金錢遇上好友的3大策略(Cheers雜誌)
你和朋友會因為錢而吵架嗎?
只要多一個「寫下來」的步驟、多一些處理上的圓融技巧與原則,就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以下兩種情況,你會選擇哪一個:
得到流行性重感冒,還是借錢給親朋好友?
只要多一個「寫下來」的步驟、多一些處理上的圓融技巧與原則,就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
以下兩種情況,你會選擇哪一個:
得到流行性重感冒,還是借錢給親朋好友?
- Mar 18 Tue 2008 21:40
打造金錢腦(自由時報)
打造金錢腦------通向成為富豪的捷徑
作者/泉正人 譯者/李俊秀
要增加財富,必須擁有投資的技巧,但在此之前,掌握對於金錢的正確思考模式,有助於快速走向「成為富豪」的捷徑。如何就現有資產找尋最適合的理財投資方式?
近日即將出版的《有錢是訓練出來的》,要告訴你一些簡單小撇步。
作者/泉正人 譯者/李俊秀
要增加財富,必須擁有投資的技巧,但在此之前,掌握對於金錢的正確思考模式,有助於快速走向「成為富豪」的捷徑。如何就現有資產找尋最適合的理財投資方式?
近日即將出版的《有錢是訓練出來的》,要告訴你一些簡單小撇步。
- Mar 11 Tue 2008 23:55
《塑膠鴉片》消逝中的金融正義

由《銀行員的異想世界》、《禿鷹的晚餐》作者夏傳位先生,歷時兩年,經過多方訪問後完成。
《塑膠鴉片》作者:夏傳位
本書要講述的不僅是一個有關卡債的故事,而且是關於「金融正義」在我們的社會中逐漸消逝及其後果的故事。
藉著了解卡債發生的來龍去脈,我們將可以了解同一股力量如何降臨在每一個人身上,影響著我們未來使用金融資源的權利與機會。
- Mar 11 Tue 2008 23:46
別把信評當作神(工商時報)
信評公司在整個經濟社會的運行裡,曾經被賦予極高的期待,以行政部門來說,一度相當偏愛透過這樣的外部機制,作為監理的補強,良好的評等結果,甚至是部分商品投資的起碼門檻,或機構業務申請的必要條件。
- Feb 25 Mon 2008 22:05
信用何價(經濟日報)
再過一個半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就要正式上路了。金管會、司法院等相關單位正如火如荼地為個人破產機制的實施搭橋造路,期望排除險阻,一路順行;成效如何,4月11日之後就能見真章。
屬於債權人這一方的銀行體系,則是如臨大敵,唯恐破產保護大門一開,好不容易止血的雙卡逾放比率再次飆高。
- Feb 20 Wed 2008 09:30
透視卡債數字下的社會意義(簡錫堦)
卡債問題烽火連天,個案、協商、更生,姑且不論問題是否已經真正的解決,在這樣風暴的洗禮之下,金融業界、卡債朋友,甚至整個社會大眾,真正得到教訓了嗎?
本文特訪問與基金會共同介入卡債問題之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堦先生,除就卡債問題進行透徹分析,訪談中簡召集人並暢談已於日前解散之泛紫聯盟的源由與未來走向。
本文特訪問與基金會共同介入卡債問題之泛紫聯盟召集人簡錫堦先生,除就卡債問題進行透徹分析,訪談中簡召集人並暢談已於日前解散之泛紫聯盟的源由與未來走向。
- Dec 25 Tue 2007 23:23
協助弱勢族群 迎向希望的一年(卡優新聞網)
周日下午全家出去吃火鍋,經過一個地下道時,看見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大約5歲大的小孩賣口香糖。
「各位先生、女士幫幫忙......」的聲音在地下道迴盪著,我望了那婦人手中的口香糖大概有30條左右,如果一條算20元,全部賣完也不過600元的營業額,利潤少的可憐。
「各位先生、女士幫幫忙......」的聲音在地下道迴盪著,我望了那婦人手中的口香糖大概有30條左右,如果一條算20元,全部賣完也不過600元的營業額,利潤少的可憐。
- Feb 11 Sun 2007 23:18
你的債務不應該存在(卡奴基地)
直到今天為止,各位是否仍然搞不清楚,為何自己會欠下如此龐大的債務嗎?各位是否還在為了卡債問題在寄望「債務清理法」、努力的寄信陳情、拼命的應付催收嗎?先別這麼忙,因為各位完全搞錯了方向、完全弄錯了自己角色定位。如果各位想知道為什麼各位所負的債務「不應該存在」,就請各位看完以下文章,並認真思考其中的道理。
- Jan 29 Mon 2007 23:29
台灣經濟慘,不能只看股票數據(蘋果日報)
在2007年開春之際,經建會公布了去年12月的景氣燈號,讓人憂慮的藍燈浮現,經過了連續六個月的景氣衰退黃藍燈後,一次掉了五分的綜合燈號,台灣景氣又逐步退回了SARS前的困境,台灣真的不行了嗎?
- Apr 14 Fri 2006 23:38
當我們都“卡”在一起時!?(王順民)
當我們都“卡”在一起時!?--從卡債、卡奴、卡賊、卡神到其它
隨著卡債協商機制的啟動,粗估從今年的年初到四月六日為止,已完成協商者共計達到4.9萬人,合計的金額高達有817億元,換言之,近五萬名的卡債族得以暫時的喘口氣以舒緩被催收和計息的還債壓力,然而,檢視卡債協商機制成效的良窳好壞,卻隱含更為深層的論述思考。
隨著卡債協商機制的啟動,粗估從今年的年初到四月六日為止,已完成協商者共計達到4.9萬人,合計的金額高達有817億元,換言之,近五萬名的卡債族得以暫時的喘口氣以舒緩被催收和計息的還債壓力,然而,檢視卡債協商機制成效的良窳好壞,卻隱含更為深層的論述思考。
- Mar 31 Fri 2006 23:43
這種卡奴「我不還錢 你敢怎樣」 奧客玩弄協商機制
卡債協商機制不斷開大門,「奧客(惡客)」大玩協商機制。一家外商銀行總經理直言,現在「道德風險」非常嚴重。很多持卡人還跟銀行嗆聲:「如果不依,就要向金管會投訴…。」
為了不要還錢,卡債族想盡各種方法。最近「中低收入戶證明」滿天飛,有百萬存款的卡友也拿得到證明;由立委代轉到銀行的人民陳情書制式化的一模一樣,多用電腦打字,銀行感覺背後有團體在運作;一家人集中刷爆一張卡,以便達到協商門檻;甚至校長、醫生也要進入協商機制。
一位外商銀行總經理搖頭說,不少卡友過去「幾年」繳款都很正常,就在最近兩個月,開始賴帳不還錢。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也說,許多過去正常付貸款的人,現在已經在延遲還款,或故意不付錢要求協商。
第一線與卡債族協商的銀行員更逐漸抓狂,因為越來越多的個案叫人無法接受,一位銀行員說,接觸越多,越難相信人性本善。
銀行員到底碰到什麼樣的「離譜」現象?
「中低收入戶證明」滿天飛
針對「失能、重大疾病、中低收入戶或特別際遇家庭」,銀行公會的債務協商機制提供最優惠還款方案,即零利率,分一百二十期還款。
銀行業者指出,各縣市「中低收入戶」證明似乎都不難申請到,現在進入協商機制的個案,很多人都是「中低收入戶」。
一位銀行員說,有個卡債族拿著低收入戶證明來,銀行查出他在台北市擁有房地產,價值兩百多萬元,遠超過他的卡債金額,但當事人一定要申請零利率還款。
銀行說,正常情況不可能同意,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金管會要求提高成功的協商機率,銀行只好接受。
還有一位債務人欠銀行四十萬元,拿出證明說自己是低收入戶,最大債權銀行同意他還款條件後,其他債權銀行才發現,這名低收入戶在別家銀行竟有一百萬元存款。
電腦打字的「人民陳情書」很多
有銀行反映,最近收到不少來自主管機關或立委轉過來的「人民陳情書」,這些人民陳情書的內容千篇一律,都是當事人「不願意還錢」。銀行還發現,這些人民請願書已經制式化,不但都是電腦打字,內容更像極法院公文書。
銀行業者回頭一查,發現這些寄信的債務人,很多都還沒有進入債務逾放階段,甚至有能力還清所有債務,但藉卡債問題擴大,進來蹚渾水,聲稱自己沒能力還錢;還有消費者目前最低應還款是每月上萬元,但也寫信給銀行說要降低成每月一千元,銀行若不答應,他就不還了。
一家人卡債 灌到一人身上
債務協商機制只提供給欠債嚴重的人用,於是一家人把債務灌在一個人身上,一方面可以進入協商,適用較佳的還款方案,一方面讓其他人免除債務。
銀行業者說,有一對夫妻,兩個人加起來月入十多萬元,但夫妻倆用正、附卡一同消費,所有債務都算在「一戶」內。
後來,夫妻決定只用太太名義來申請,因為太太的所得較低,不但合乎銀行公會「負債比」要求,還可以適用低利率還債。銀行說,這樣等於「有一個人不用還錢」。
校長、醫生、老師都要求協商
先前業界已傳出,有學校校長刷卡投資欠債數百萬元,變成卡奴,有銀行透露:「現在連醫生都跑出來當卡奴。」一位銀行員說,某醫生玩股票,欠卡債加信貸超過五百萬元,這位醫生有很多筆房地產,不肯賣房子還債,反而跑來大剌剌協商。銀行員生氣地說:「他的薪水比我還高耶。」
某位老師欠下二百五十萬無擔保貸款,向銀行申請協商。他開出的協商條件是零利率、每月只還五千元。銀行一算,那不就要四十多年才還得完?
銀行進一步調出其聯徵中心資料發現,該持卡人名下有兩棟房子、每月有近四萬元房貸。但這種人卻以「卡奴」之姿向銀行要求二百多萬元的無擔保貸款零利率、分四十年攤還,讓銀行第一線的協商人員為之氣結。
卡債族蓄意脫產
某位在公家機關工作的持卡人,名下也有一棟房子,欠了銀行三百多萬無擔保貸款。她向銀行申請債務協商,不但要求零利率、分十年償還,而且還要求本金打折,只願意還一百多萬本金。
銀行說,該持卡人名下有房子,銀行希望她出售房子後,可以先還一部分本金,剩下的本金再協議分期攤還。但該持卡人不同意,堅持本金要打折,「不然她就要等破產法…」
後來銀行調查更發現,該持卡人的房子除了第一順位房貸外,還設定二胎,債權人是持卡人的弟弟。換言之,即使賣了房子,扣除銀行房貸款後,餘款都將優先分配給該持卡人的弟弟,無擔保債權銀行根本分不到錢。
銀行業者還指出,一些警察刷卡欠錢過多,還沒進入銀行協商機制,遭銀行催討,員警直截了當說:「現在都搞成這樣,我不還錢,你們銀行敢怎樣?扣我薪水啊。」銀行員當場傻眼,不知要怎麼接下去。
有位持卡人欠了銀行一百多萬卡債,申請協商。銀行看他月收入近三萬元,開出的協商還款條件是每月應付一萬五千元,並同意降利率。但持卡人竟說,他每月只能還一萬元,因為他還有五千元車貸,他開的是休旅車。銀行協商人員當場傻眼,「卡債族開的車比我還好」。
協商機制本來只能接受「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之前」的逾期債務個案,但現在進入協商平台的,至少有「三分之一」案件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時,都還是所謂的繳款「正常戶」。銀行業者說:「大家都在看,金管會又在『釘』協商成功機率,我們敢不接受嗎?」
【2006.03.31/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吳雯雯/專題報導】
http://city.udn.com/52665/1623964?tpno=1&cate_no=57812

為了不要還錢,卡債族想盡各種方法。最近「中低收入戶證明」滿天飛,有百萬存款的卡友也拿得到證明;由立委代轉到銀行的人民陳情書制式化的一模一樣,多用電腦打字,銀行感覺背後有團體在運作;一家人集中刷爆一張卡,以便達到協商門檻;甚至校長、醫生也要進入協商機制。
一位外商銀行總經理搖頭說,不少卡友過去「幾年」繳款都很正常,就在最近兩個月,開始賴帳不還錢。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也說,許多過去正常付貸款的人,現在已經在延遲還款,或故意不付錢要求協商。
第一線與卡債族協商的銀行員更逐漸抓狂,因為越來越多的個案叫人無法接受,一位銀行員說,接觸越多,越難相信人性本善。
銀行員到底碰到什麼樣的「離譜」現象?
「中低收入戶證明」滿天飛
針對「失能、重大疾病、中低收入戶或特別際遇家庭」,銀行公會的債務協商機制提供最優惠還款方案,即零利率,分一百二十期還款。
銀行業者指出,各縣市「中低收入戶」證明似乎都不難申請到,現在進入協商機制的個案,很多人都是「中低收入戶」。
一位銀行員說,有個卡債族拿著低收入戶證明來,銀行查出他在台北市擁有房地產,價值兩百多萬元,遠超過他的卡債金額,但當事人一定要申請零利率還款。
銀行說,正常情況不可能同意,但現在是「非常時期」,金管會要求提高成功的協商機率,銀行只好接受。
還有一位債務人欠銀行四十萬元,拿出證明說自己是低收入戶,最大債權銀行同意他還款條件後,其他債權銀行才發現,這名低收入戶在別家銀行竟有一百萬元存款。
電腦打字的「人民陳情書」很多
有銀行反映,最近收到不少來自主管機關或立委轉過來的「人民陳情書」,這些人民陳情書的內容千篇一律,都是當事人「不願意還錢」。銀行還發現,這些人民請願書已經制式化,不但都是電腦打字,內容更像極法院公文書。
銀行業者回頭一查,發現這些寄信的債務人,很多都還沒有進入債務逾放階段,甚至有能力還清所有債務,但藉卡債問題擴大,進來蹚渾水,聲稱自己沒能力還錢;還有消費者目前最低應還款是每月上萬元,但也寫信給銀行說要降低成每月一千元,銀行若不答應,他就不還了。
一家人卡債 灌到一人身上
債務協商機制只提供給欠債嚴重的人用,於是一家人把債務灌在一個人身上,一方面可以進入協商,適用較佳的還款方案,一方面讓其他人免除債務。
銀行業者說,有一對夫妻,兩個人加起來月入十多萬元,但夫妻倆用正、附卡一同消費,所有債務都算在「一戶」內。
後來,夫妻決定只用太太名義來申請,因為太太的所得較低,不但合乎銀行公會「負債比」要求,還可以適用低利率還債。銀行說,這樣等於「有一個人不用還錢」。
校長、醫生、老師都要求協商
先前業界已傳出,有學校校長刷卡投資欠債數百萬元,變成卡奴,有銀行透露:「現在連醫生都跑出來當卡奴。」一位銀行員說,某醫生玩股票,欠卡債加信貸超過五百萬元,這位醫生有很多筆房地產,不肯賣房子還債,反而跑來大剌剌協商。銀行員生氣地說:「他的薪水比我還高耶。」
某位老師欠下二百五十萬無擔保貸款,向銀行申請協商。他開出的協商條件是零利率、每月只還五千元。銀行一算,那不就要四十多年才還得完?
銀行進一步調出其聯徵中心資料發現,該持卡人名下有兩棟房子、每月有近四萬元房貸。但這種人卻以「卡奴」之姿向銀行要求二百多萬元的無擔保貸款零利率、分四十年攤還,讓銀行第一線的協商人員為之氣結。
卡債族蓄意脫產
某位在公家機關工作的持卡人,名下也有一棟房子,欠了銀行三百多萬無擔保貸款。她向銀行申請債務協商,不但要求零利率、分十年償還,而且還要求本金打折,只願意還一百多萬本金。
銀行說,該持卡人名下有房子,銀行希望她出售房子後,可以先還一部分本金,剩下的本金再協議分期攤還。但該持卡人不同意,堅持本金要打折,「不然她就要等破產法…」
後來銀行調查更發現,該持卡人的房子除了第一順位房貸外,還設定二胎,債權人是持卡人的弟弟。換言之,即使賣了房子,扣除銀行房貸款後,餘款都將優先分配給該持卡人的弟弟,無擔保債權銀行根本分不到錢。
銀行業者還指出,一些警察刷卡欠錢過多,還沒進入銀行協商機制,遭銀行催討,員警直截了當說:「現在都搞成這樣,我不還錢,你們銀行敢怎樣?扣我薪水啊。」銀行員當場傻眼,不知要怎麼接下去。
有位持卡人欠了銀行一百多萬卡債,申請協商。銀行看他月收入近三萬元,開出的協商還款條件是每月應付一萬五千元,並同意降利率。但持卡人竟說,他每月只能還一萬元,因為他還有五千元車貸,他開的是休旅車。銀行協商人員當場傻眼,「卡債族開的車比我還好」。
協商機制本來只能接受「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之前」的逾期債務個案,但現在進入協商平台的,至少有「三分之一」案件在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時,都還是所謂的繳款「正常戶」。銀行業者說:「大家都在看,金管會又在『釘』協商成功機率,我們敢不接受嗎?」
【2006.03.31/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吳雯雯/專題報導】
http://city.udn.com/52665/1623964?tpno=1&cate_no=57812

- Mar 16 Thu 2006 23:35
卡債的深層結構(中國時報)
卡債問題引發的社會風暴,金管會、法務部、中央銀行甚至連司法院最近都動了起來。對照幾年來民間團體一再疾呼循環利息過高、不當催收,以及銀行巧取利益等問題,我們的政府單位,還真是慢郎中。
如果大家還有印象的話,報紙曾報導台北地院針對信用卡訴訟案件,認為違約金過高不合理,因此減為象徵性的一元,並在判決中指明金管會銀行局「怠忽法律所課予的職責」,應由立法院、監察院基於權力分立制衡的法理,依法處理。如今,這上百個案件判決後,已將近兩年了,不知銀行局做了什麼?